top of page
作家相片王新民 總院長

國人第三大死亡原因—可怕的雙重殺手腦中風

已更新:2020年5月19日


 

隨著台灣社會型態和飲食習慣改變,繼癌症、心臟病後,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國人第三大死亡原因。而腦中風最讓人憂心的是伴隨而來的失能問題雨逐漸年輕化的趨勢,種種跡象顯示,腦中風不僅對病患的身心和經濟壓力產生極大赴大,更為家庭與政府健保重大負擔,是可怕的雙重殺手。


腦中風潛在病患多於癌症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人一生有1/6的中風機率,也就是說每6個人就有1人可能會發生腦中風。根據衛生福利部2012年統計,臺灣腦中風死亡人數為11,000人,死亡率為47.5%。到了2014年,腦血管疾病一共奪走11,736條性命,男性6981人,女性4755人,平均每45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,65歲以上人口,每12個人就有1人曾經中風,比率為7.21%,亦即每百人就有8人可能中風。若合併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的潛在腦中風病患,數字更為龐大,總數量以高於癌症患者。


  除了腦中風人數增多,另一個讓人憂心的現象是現在人工作壓力大,尤其是青壯族,長期過勞且生活飲食習慣不佳,使得腦中風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。值得注意的是,10年45歲以下的腦中風病患只占10%;然而這幾年卻已急速上升到15~18%,等於每7位病患,就有1位45歲以下的青壯族。他們大多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,一旦中風倒下,伴隨神經失能照護,以及中、長期的醫療支出,對家庭與政府健保無疑將造成極大負擔。

忽視小中風,變成腦中風

腦中風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地方是,許多人突然發作,常讓家人措手不及,大多數人都忽略忽視生活中的小徵兆,不予關心。例如:單側肢體或頭臉麻、頸部僵硬合併頭暈與沉重感、血壓突發性異常升高(當收縮壓>200mHg)、突然視力模糊、一邊手腳使不上力、忽然口齒不清、吞嚥困難、行走不穩等。由於症狀出現時間很短暫,馬上又恢復正常,許多人都不以為意,殊不知這可能就是「小中風」的表現。


小中風的醫學名稱為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」,意為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暫時性阻塞,造成腦組織短暫缺血,因而產生各式各樣的局部神經狀況,一般24小時內就會恢復功能,通常容易出現在高血壓,高血脂或高血糖或心律不整的患者身上。


要特別小心的是,小中風雖肇因於小血塊阻塞部分腦動脈血管,而誘發了腦缺血症狀,但有可能早已在腦部發生永久性的傷害,只是因為範圍小、恢復快,容易被忽視,殊不知這已是腦梗死的警示訊號。如果發作時沒有立即防治,或診斷治療不當,7天內再次中風的危險性將增加8~12%,90天內有10%腦梗死發生率,病患有半數患者3~5年至少發生一次腦梗死。

  

一旦形成腦梗死,將使大腦血液循環出現障礙,大腦缺血、缺氧導致局部組織壞死,因發大腦功能障礙,出現單側肢體癱瘓、邊旁富士、單側肢體麻痺、言語不清、頭痛嘔吐等症狀。因此,只要有小中風症狀,應立刻到醫院掛急診,最好留院觀察1、2天,預防復發或病情惡化。


腦中風復健和照顧,身心經濟負擔大

腦中風往往來的突然,不但致死率高,後期的復健和照護,對病患及家屬皆會造成重大身心經濟負擔。根據研究顯示,只有10%的患者能恢復正常狀態,40%患者會有輕度殘障,另外40%出現嚴重後遺症,需要旁人照料生活起居,其餘10%患者則須終生住院。


由於每位病患腦部受損位置不同,導致後遺症也各有不同。常見中風後遺症包括:昏迷、半身不遂、肢體麻痺、語言障礙、方向感、記憶力異常、失智、顏面神經麻痺及嘴歪眼斜、大小便失禁等症狀。


在我的門診中不少都是30~40歲的青壯族病患,因腦中風喪失謀生能力,家庭收入減少,倘若家人無法擔負照顧責任,勢必聘請看護幫忙,長期下來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因此,腦中風除了是健康的隱形殺手,更是家庭經濟負擔的有形殺手,所以,形容腦中風是雙重殺手一點也不為過。


537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